4月29日,重点实验室举办西南麦区软质小麦产业发展研讨会,会议在桃花岛国际酒店召开,会议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雷振生研究员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所长蒋开锋研究员、中国农业大学姚颖垠教授、四川农业大学蒲至恩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。报告由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勇研究员主持,重点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参会。
首先,雷振生研究员作题为“河南省酒用小麦研究最新进展”的学术报告,以白酒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,详细阐述了河南省酒用小麦的发展进程;同时针对酒用小麦品种抗病较弱,难以有机生产等难题,他分享了通过创制酒用小麦品质评价体系,成功选育多个酿酒专用小麦品种案例。
随后,蒋开锋研究员围绕酿酒专用粮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,分享了绿色高效酿酒专用粮重大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。通过对影响酿酒品质关键基因进行解析,探讨了酿酒品质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,育成酿酒专用新品种13个,构建了酿酒原粮高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,建立了酿酒专用粮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,提升了我省酿酒专用粮的质量和供给能力。
姚颖垠教授以“饼干专用小麦品质改良策略”为题,为参会人员详尽呈现了如何对130余份小麦品种建立饼干综合表现的三维评价,并且以丰富多彩的图片、翔实的数据对比分析出饼干色泽、延展性、裂纹与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关系,为科研工作者选育饼干专用小麦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蒲至恩教授作题为“地方弱筋小麦品种品质分析及利用”的报告,围绕如何基于508份四川小麦种质资源开展品质评价工作展开深入探讨,此外,她分享了运用基因聚合手段对孝感麦进行精准改良,成功筛选出10余份弱筋小麦种质资源成果,为弱筋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质资源支撑。
最后,任勇研究员作题为“弱筋软质小麦育种实践与产业化应用”的报告,报告中对弱筋软质小麦质量要求及现状、弱筋软质小麦存在的产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,同时,以绵麦902为优秀案例,具体讲解其育种策略、理念、思路及产业化应用情况,开启了科研人员在基因挖掘、品种选育、推广应用上的多元思路。
此次学术报告围绕小麦全产业链开展,兼具实用性与指导性,启发科研人员建立全局思维,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,精准把握育种方向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,为西南地区小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增加了新动能。
雷振生研究员作题为“河南省酒用小麦研究最新进展”的学术报告
蒋开锋研究员作题为“绿色高效酿酒专用粮重大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”的学术报告
姚颖垠作题为“饼干专用小麦品质改良策略”的学术报告
蒲至恩教授作题为“地方弱筋小麦品种品质分析及利用”的报告
任勇研究员作题为“弱筋软质小麦育种实践与产业化应用”的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