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2日,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重点实验室小麦团队完成的“绵麦系列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应用”成果进行了评价。该成果建立了“分段式聚合杂交+微量品质测试+多环境评价”的育种技术体系,培育出高产性突出、多抗性突出、弱筋特性突出的绵麦367等优质弱筋小麦品种;针对西南麦区稻茬田和丘陵旱地不同种植模式,集成了“灭茬免耕机播+病虫害综合防控+合理减氮”为核心的稻茬田弱筋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“秸秆还田+合理增密减氮+病虫草综合防控”为核心的丘陵旱地麦玉两熟净作周年丰产增效生产技术;构建了“科研+种业企业+农技推广+新型经营主体+加工企业”的推广体系,实现弱筋小麦订单生产,形成从“田间”到“餐桌”的弱筋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模式;育成品种已成为西南麦区饼干、糕点、膨化食品加工主要原粮和大型酒企酿酒专用原粮。绵麦367连续4年被列为四川省和国家主导品种,连续9年作为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。绵麦51连续2年被列为四川省主导品种;制定技术标准、规程3项,连续3年入选四川省主推技术,出版专著3部,发表论文20篇,获省、市科技成果奖2项。品种技术累计推广1307万亩,近三年推广面积468万亩,占四川小麦面积17%以上,新增纯收益2.16亿元,社会、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。经专家集体讨论认为,该成果创新性突出,推广范围大,普及应用率高,在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方面成效显著,为推动弱筋小麦产业化开发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,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